八月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344个地级市中的工商业太阳能系统已经具备了竞争力。
531政策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既缓解了财政压力,又通过倒逼的方式促进了企业的降本增效、优胜劣汰,但因政策出台的突然性,使市场对政策出现了过渡反馈,资本、金融纷纷逃离,使得行业遭受了重创。今年国内的新增装机下滑,只是产业成长的阵痛。
此外,我们看到即使今年国内的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光伏产业也没有垮,因为海外市场崛起了,这其实是光伏产业已经从幼儿走向青年的标志。等到了十四五期间,新增预计将以50GW为起步,然后以每年10%的增量速度发展,到了十五五的时候正好超过80GW,加上风能,这样的增长速度正好满足国家能源结构改革的战略目标。光伏行业以前是B行业,现在我们是A行业,所以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转型阵痛将尽,光伏婴孩已成年之前的光伏行业,充斥着大起与大落,大冷与大热,浪潮翻涌中既有四大首富的辉煌时代,也有英美双反时的万马齐喑,既有金太阳之后的蓬勃发展,也有531之后的彻骨寒冬,激情澎湃之余,未免缺失了几分稳健。过去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产业上下游无数的公司由一个又一个的小创新、小突破所组成,积跬步以至千里,终于迎来了现在的平价时代,然而平价的后面,还有上网两个字。
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必然成长的很快,但他身体的承受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是不行的,一冷一热都容易感冒生病,甚至出现夭折的危险,但当他长成青年之后,也许身体成长不再那么迅速,但他面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承受力也在成长,光伏产业或许以后走的不会再那么快,但一定会走的越来越稳,不会莫名其妙的摔跤。哪个行业赚得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B行业吧,但实际上,A行业收益是1.05 X 1.05 X1.05=1.1576,三年下来总收益率为15.76%;而B行业,则是1.5 X1.5X0.5=1.125.三年总收益率为12.50%。图:协鑫纳米的钙钛矿组件正在建设中的100MW量产生产线,将把组件面积扩大至1m*2m,组件光电转化效率将提高至18%以上,计划于2020年实现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商业化生产。
其中,日本松下公司的钙钛矿组件效率创新高,在800-6500cm2级别的组件面积上获得16.1%的光电转换效率,刷新世界记录!0.7元/W,低廉的制造成本!钙钛矿电池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2019年11月,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发布最新太阳能组件效率图。这给钙钛矿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令人咋舌的商业化效率提升!不仅仅在实验室,商业化生产线上的转换效率也是日新月异。其他技术路线会因为、价格高昂或者有毒等因素被否定。
如果我们使用钙钛矿电池发电,它很有可能分解渗出流到屋顶或土壤中;PERC+钙钛矿也许是不错的选择钙钛矿电池的优点和缺点都如此明显,那未来有发展的潜力吗?在此,用我们光伏行业的教父马丁格林老师的演讲才做做个结尾(详细材料见:马丁格林:PERC之后,哪种技术会崛起?)新兴的几个电池技术,有的价格太昂贵,有的制造工艺太复杂,有的原材料数量受限,都会PERC电池串联两个钙钛矿电池是性价比最高的。2019年2月,协鑫集团旗下的苏州协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协鑫纳米)发布了其在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2)电池寿命不长目前,寿命最长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达到1000小时,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合作研发。3)材料不稳定钙钛矿中的铅容易氧化使碘挥发,且当晶体遇湿时则易分解。协鑫纳米已经率先建成10MW级别大面积钙钛矿组件中试生产线,制造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尺寸为45cm*65cm,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5.3%。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100MW量产线制造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预计将低于1元/W。
而传统晶硅电池寿命一般可达到25年,比钙钛矿电池长得多。接棒PERC的技术,是HJT还是N型Topcon?也许都不是,未来可能属于钙钛矿!钙钛矿电池是有很多优秀特质的三好青年:1)理论转换效率50%,给未来发展很大的想象空间;目前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达25.2%,直追晶硅电池;2)商业化大尺寸组件效率提升快,仅3个月就提升了4.12%!3)实在太便宜,GW级以上成本可以降低到0.7元/W以内!25.2%的实验室效率,50%理论效率,想象空间大!2019年8月,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宣布: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麻省理工创造了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新纪录:25.2%,相较于之前的24.2%提高了1%!具体如下图。图中的钙钛矿成为效率提升速度最快的一条线!25.2%是什么概念呢?HIT技术叠加IBC技术之后的HBC电池最高效率可达26.63%,该纪录由日本Kaneka公司在2017年8月创造,这也是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效率的最高水平。图2:苏州协鑫能源中心水上钙钛矿试验电站钙钛矿的明显缺点拥有如此多优点的三好青年,为什么迟迟未大规模推广?钙钛矿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
未来,消纳责任权重指标作用将在平价时代更为突出,并做循序渐进调整,增加地方建设和使用、消费绿色清洁能源的动力。谈到十四五期间对光伏的预期,陶冶表示:整个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增长在280-300GW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光伏装机可以按平均每年50-60GW装机计算,新增光伏装机一定是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不仅如此,平价项目执行20年固定电价购售合同,平价项目还不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给平价项目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在比较清晰财务模型下光伏项目收益的边界可以基本上紧贴投资边界;在发电收益的不确定性方面,在未来可再生能源法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地方保障性收购政策以及如何设定对可再生能源较为公平市场环境,这些或许都是未来光伏政策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方面,陶冶认为未来2-3年PERC技术应该还是主流技术,HJT、IBC等技术扩产需要一定时间,包括降低成本,对于新技术来说都是一些挑战;在市场规模方面,国际市场能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量,到2023年全球每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亿千瓦,但是中国的份额肯定在逐渐下降。光伏政策计划尽快出台今年光伏由于政策出台的时间相对较晚,让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光伏竞价平价时代政策分析与机遇解析》的报告。根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累计容量达到1.902亿千瓦,尽管今年1-9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在16GW左右,同比下降54%,但是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依然能够超过2亿千瓦。陶冶认为,在全面平价实现之前,经济激励政策仍要持续完善。谈到近三年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陶冶从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在财务模型方面,补贴采取以收定支模式,可有效缓解补贴拖欠问题。财政主管部门要做好补贴机制,价格主管部门要确定好价格机制,能源主管部门要针对补贴项目进行管理,提出消费侧约束性指标。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可达2亿千瓦陶冶认为:由于我们国家确定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在十四五期间依然会继续延续这一路线。
11月15日,由国际能源网全媒体平台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CPIF)在北京隆重举行。消纳保障机制暨配额制方面主要工作在地方落实政策方面,将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方式给予指导。
可再生能源消纳需要向市场机制要空间谈到十四五期间光伏发展的难题,陶冶指出,消纳的关键因素或许成为其发展的关键。陶冶认为:十四五期间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在280-300GW左右,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增加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更需要坚定清洁低碳的电力发展目标。这是因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增速趋缓,由于电力基础设施和输电通道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在储能技术没有准备好之前,其他技术支撑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更多地需要向机制要市场空间,通过市场机制或者是经济性再分配能够为光伏包括风电提供稳定增长。
陶冶表示:明年的政策已经在研究中,计划尽快出台。陶冶表示:风电+光伏年增70GW的新增装机在大电网的支持下是可以实现的。政策框架力争保持稳定。不过如果煤电仍然在十四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量发展则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陶冶表示:风电+光伏年增70GW的新增装机在大电网的支持下是可以实现的。11月15日,由国际能源网全媒体平台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CPIF)在北京隆重举行。
光伏政策计划尽快出台今年光伏由于政策出台的时间相对较晚,让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谈到十四五期间对光伏的预期,陶冶表示:整个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增长在280-300GW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光伏装机可以按平均每年50-60GW装机计算,新增光伏装机一定是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光伏竞价平价时代政策分析与机遇解析》的报告。陶冶表示:明年的政策已经在研究中,计划尽快出台。
谈到近三年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陶冶从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在财务模型方面,补贴采取以收定支模式,可有效缓解补贴拖欠问题。消纳保障机制暨配额制方面主要工作在地方落实政策方面,将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方式给予指导。可再生能源消纳需要向市场机制要空间谈到十四五期间光伏发展的难题,陶冶指出,消纳的关键因素或许成为其发展的关键。政策框架力争保持稳定。
财政主管部门要做好补贴机制,价格主管部门要确定好价格机制,能源主管部门要针对补贴项目进行管理,提出消费侧约束性指标。陶冶认为:十四五期间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在280-300GW左右,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增加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陶冶认为,在全面平价实现之前,经济激励政策仍要持续完善。不仅如此,平价项目执行20年固定电价购售合同,平价项目还不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给平价项目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在比较清晰财务模型下光伏项目收益的边界可以基本上紧贴投资边界;在发电收益的不确定性方面,在未来可再生能源法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地方保障性收购政策以及如何设定对可再生能源较为公平市场环境,这些或许都是未来光伏政策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方面,陶冶认为未来2-3年PERC技术应该还是主流技术,HJT、IBC等技术扩产需要一定时间,包括降低成本,对于新技术来说都是一些挑战;在市场规模方面,国际市场能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量,到2023年全球每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亿千瓦,但是中国的份额肯定在逐渐下降。
未来,消纳责任权重指标作用将在平价时代更为突出,并做循序渐进调整,增加地方建设和使用、消费绿色清洁能源的动力。不过如果煤电仍然在十四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量发展则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